(苏州日报)教材使用别光“看起来很美”

发布时间:2013-09-11

   

 

    一边是崭新的教材,一边是使用过的、但价格打四折的教材,你的选择是什么?新学期开始,苏州大学文正学院2500名2012级的学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:超过1700名同学选择使用循环教材。
    教材循环使用已经喊了很多年。如今,在苏大文正学院终于见到行动。虽然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,在范围、规模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,但能够把口号变成行动,是十分可贵的。
    教材循环使用好处多多,不仅能有效节约资源,也可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,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珍惜资源、厉行节约的意识。这在一些发达国家,早已习以为常。资料显示,在美国,一本教材至少要8个学生使用,平均使用寿命5年;在德国、日本,课本循环使用已成惯例; 而在我国,课本的使用寿命仅有半年!我国在校学生数量那么庞大,如果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教材循环使用,每年能节省下来的树木、经费十分可观。
    然而,教材循环使用实际执行起来为何这么难?理由有很多,譬如教材翻新节奏太快、受应试教育影响、卫生存在问题等等。其实,这理由那理由,都是经不起推敲的。想想看,人家的教材难道是胡编乱造的,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?说穿了,还是一个理念和习惯问题,特别是对于资源能源、环境保护的认识,还是停留在一种很肤浅的状态。多年来,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大学生,废旧报纸制作“时装”,已不知道多少次被媒体当新闻反复报道,就可见一斑了。
   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,教材循环使用要想得到广泛推广,必须从上到下转变观念,不能停留在“看起来很美”层面。当务之急,是要把教材循环使用推进过程中,碰到的难题、阻碍一一列出来,再逐个排除。

□金 根

 

(本文刊载于《苏州日报》2013年9月10日A11版)